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重磅 | 2021储能产业盘点:储能发展全面提速

刘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2-10-26

出自 |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作者 | 刘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全文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2021储能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疫情仍在延续但储能产业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走出了稳稳的一大步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这一年储能科学不断发展,储能技术迅猛进步大规模储能项目快速部署储能应用不断拓展储能政策密集出台产业发展超出业界预期中国仍保持了全球第一的市场增长

纵观2021年全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呈现出六个特点:




单年新增电力储能装机首次突破10GW,同比增长220%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括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45.74GW,同比增长29%。2021年,电力储能装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20%,新增投运规模达10.14GW,其中,抽水蓄能规模最大,为8.05GW;电化学储能紧随其后,投运规模达到1.87GW/3.49GWh,规划在建规模超过20GW;压缩空气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大幅提升,达到170MW,是其2020年底累计规模的15倍,源侧新能源配置储能以及独立储能成为新增装机的主要动能。(以上数据是初步不完全统计,终版数据将在2022年4月《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正式发布)。各省发布储能规划目标,已超国家“十四五”目标20217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累计装机30GW的发展目标新版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基于区域能源发展的切实需求以及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相续发布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仅青海山东湖南浙江内蒙古五省及南方电网储能的规划达39GW,已高于国家制定的30GW目标。同时已有20多地明确新能源配置储能比按照规划初步测算,储能装机总规模预计约达到47GW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35.5GW,理想场景下将达 55.9GW。这意味着2022年至2025年期间储能将保持年均72%以上复合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表:典型地区储能“十四五”规划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为储能规模化发展奠定实现基础300多项政策出台,支持密度和力度达到空前之高。2021年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了储能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为储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层面,储能的直接政策密集出台,第二部新型储能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和《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将形成储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储能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专项规划即将发布;新版“两个细则”,明确了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出“新的交易品种”、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价格机制,为储能开拓了市场获益空间;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生出更多应用新模式。市场机制仍待进一步完善,价值认定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储能步入高速发展的同时,对行业能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仍存隐忧。在主要应用领域,储能还未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模式,储能参与市场交易的细则尚处空白;现货市场如何与调峰市场融合,如何与辅助服务市场形成联动;如何对储能的容量价值予以认定,如何建立合理的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这些问题,仍待一步步解决,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重点。百兆瓦级储能项目成主流,技术进步及安全保障是核心支撑储能正迎来“大规模”发展时代。2021年,新增规划、在建、投运百兆瓦级项目的数量再次刷新历年记录,达到65个,超过2020年同期的8倍,规模达14.2GW,是2021年新增储能项目总规模的57%。仅去年12月,山东首批储能示范项目、湖南儒林储能电站项目、张家口中储国能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等十余个百兆瓦级项目相继并网,给2021年的储能市场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各类储能技术路线蓬勃发展,支撑储能规模化发展。抽水蓄能装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年装机超过8GW,仍是储能的主流技术。在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装机最多,通过阳极补锂技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刀片”电池提升单体电池的容量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两个重要进展;压缩空气储能和全钒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正在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均有百兆瓦级的项目落地。此外,MWh级钠离子电池的正式投运也为分布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选项。未来,除了技术本体,包括大规模储能的集成技术、调度控制技术、构网型逆变器技术等在内的储能与电网交互方面的技术将会更加受到市场关注,也是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安全制约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监管、标准规范和行业自律三方面协同。根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共发生9起储能安全事故。2022年开年之初,韩国又发生3起电池相关火灾事故。储能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北京“416”储能电站事故以来,产学研各方对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并在标准制定、消防监管、质量管控、技术研究等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将形成覆盖从规划、准入、产品制造、设计、施工及验收、并网调度、运行维护及退役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明确各相关主管部门及各相关主体的责任,使储能从业者严守产业发展安全底限有法可依。2021年底,工信部出台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强制性国家标准《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启动编制;北京市发布了地方标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行业方面,2021年7月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12 领军企业共同发起《关于推进储能产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自律公约》。未来随着各方共同努力,储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储能产业将会迎来更加迅猛发展。市场刚性需求驱动,储能应用进一步细化重建设轻运营问题凸显,共享储能或成有效方案。为解决新能源场站自身建设储能成本高、利用率低、质量无法保证等弊端,接受统一调度的共享模式逐渐成为储能和新能源协同发展的主流模式。据统计,截至到2021年底,已经通过备案或公示的共享储能项目总规模超过10GW,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北、山西、宁夏、甘肃等多个省份。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革新,细分应用方向逐步明晰。目前,调峰、调频是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主要领域,辅助服务费用分摊和品种较少等问题制约着储能的发展。1)实际执行中辅助服务相关费用由发电侧承担,制约着储能在辅助服务领域获得补偿的可持续性。新版“两个细则”规定了辅助服务按服务对象分摊的原则,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的逐步完善将推动储真正进入市场化、商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广东省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实施方案(试行)》政策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辅助服务的相关费用由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和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全体工商业用户共同分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从国外经验来看,储能作为快速响应资源,已经在国外市场证明非常有优势和竞争力。随着一次调频市场需求的增多,一次调频市场有望成为独立储能新的价值增长点。《山西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允许独立储能电站可通过参与电力一次调频市场获得收益,扩展了独立储能的收益来源。用户侧配置储能需求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了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等;随着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分时电价机制完善、高耗能用电成本上升刺激工商业用户的储能配置需求。用户侧储能在虚拟聚合、数据中心、5G基站、港口岸电等场景的应用需求也将大幅提升,并带来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金融资本加速融入,抢跑储能赛道高新技术企业

二级市场热度高,反映储能市场快速增长预期。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激励政策密集出台,储能产业发展的确定性大大加强,资本加大二级市场的押注。根据CNESA储能景气度指数显示,2021年,储能指数大幅跑赢创业板,年末指数为1648点。全年整体上涨64.8%,各储能相关上市公司对2022年储能业务的增速预期普遍超过100%。

资本市场对储能技术企业的关注继续升温。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1年超过十五家储能企业,融资总额超过250亿元。远景能源、蜂巢能源均超过百亿或数十亿元融资,中储国能、中科海纳、采日能源、协能科技等均在亿元以上融资。其中既有红杉资本、高瓴创投、IDG资本等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领衔,也不乏三一重工、小米战投、三峡电能、长城控股、华阳等产业投资人;华控基金,人保资本,泰康创投,中兴银行等财务投资人以及一些地方产业引导基金也涌入到储能赛道,造成2021年高成长性优质储能企业投资席位一票难求的局面。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战略投资方持续看好前瞻性储能技术,增加对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能等技术的投资。预计2022年还将有更多的储能企业成功融资并顺利上市。

央企国企纷纷切入储能产业链。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华能、华电、三峡集团等为代表的央企,从新能源业务对储能需求出发,不断加强储能技术储备和储能业务培育,和储能技术企业展开深度战略合作。此外,储能产业链企业之间也开始强强联合,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海博思创等企业创新大客户合作模式,与电网公司和央企发电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开发。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储能产业正在蓄力加速,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储能产业如何行稳至远,有效的支持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应有的市场价值,是时代赋予储能人的使命和担当!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特别邀请联盟常务理事会领导以及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的权威专家,为产业同仁解读时局,展望未来。

史玉波中国能源研究会 理事长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新型储能到2025年3000万千万的的发展目标,将新型储能作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实现基础。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地方投资建设热情高涨。2022年储能产业应坚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路线,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建设的各个环节,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 冶原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

新能源发电和终端电能综合利用,是“双碳目标”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相对于以化石能源生产和集中统一配送为主要模式的传统能源电力供应体系,新型储能与清洁可再生电源和电能终端利用设施共同构成“源-网-储-荷”一体化新能源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革命的发展方向。其中,作为新能源电力体系的灵魂,储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新型电力市场中,以“储”为手段,以“调”为目的,使得清洁能源电力生产与消费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稳定。

陈海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理事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

2021年,是中国储能规模化发展元年。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大幅促进了储能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储能实现了从商业化发展初期到规模化发展的转变。一是储能装机大幅增加;二是多种储能技术取得关键突破;三是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总体上中国储能的整体发展远超出了业界预期。

2022年,中国储能有望保持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储能行业将有望继续“加速跑”,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快速发展,储能政策也将继续向好,百兆瓦级大规模项目将成为常态,行业大概率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

夏 清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清华大学电机系 教授

储能行业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先进技术,二是体制机制。先进的体制机制必须能够发现与回报先进技术所创造的价值,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激励产业蓬勃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明确储能地位,发挥储能价值是电力市场机制核心功能之一。我们正处于一个电力市场建设的新阶段,当前电价已经全面放开,储能作为一个新的市场主体,其价值(替代传统技术、消纳新能源)的市场机制如何设计,还需要储能产业同仁们共同探索。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市场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储能消纳新能源、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问题的市场价值,进而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小康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电科院 资深专家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支撑作用,归根结底还要看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宏观的讲,储能在“双碳”目标下的作用是被充分认可的。但从具体价值体现、技术升级方向的层面讲还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2022年,储能界仍需探讨如何从政策刺激需求转变为市场自发需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技术层面攻克安全堡垒是重中之重,当然还有进一步提高性价比、明确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路线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对新型电力系统认知逐渐明晰,储能的应用场景和指标要求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储能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之前的发展可谓跌宕起伏,2022年能否延续2021年发展趋势对今后十四五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储能从业者更应该珍惜今日之局面,共同为储能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

李 泓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科院物理所 研究员

2021年,中国学者发现了Li2ZrCl6、Li3Zr2Si2PO12等新型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高安全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储能电池达到了1万次的循环寿命,并实现了100kWh的小型储能系统的示范;全球首个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太原获得示范;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中的解决方案也得到发布;108MWh基于锂补偿技术的一万次循环寿命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电站投入运行,这些新技术为电化学储能降低度电成本,实现本质安全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双碳目标与全面电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裴哲义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 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新的一年,随着电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实施,反映储能多重价值的市场机制将逐步完善,维系储能发展的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清晰,电力储能发展有望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但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应用还在初期阶段,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特别是储能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安全,也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更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更要深化储能基础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建立健全电力储能技术标准,规范和引导电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郑耀东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南方电网科技创新管理部 

副主任

2021年,以华能、国电投、三峡以及南方电网为代表的央企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己任,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同时,广泛布局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

南方电网公司提出未来十年投资2000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也提出2025年前全网配置新型储能2000万千瓦的规划构想。组建了储能科研院、储能科技公司。布局建设了7个储能站,新型储能工作已从科研领域,迅速发展到规划领域和业务单元。预计2022年,还将有更多的措施、方法促进其应用。

在积极推动建设储能电站的同时,必须清楚使用价值发挥是新型储能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必须清楚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依然是新型储能的科研方向;必须清楚投资人、运营者对新型储能的合理期待。

李先锋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副所长

2021年我国储能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如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快速发展,100MW级系统示范即将投入运行,逐步进入商业化初期。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逐步开展示范验证。同时,一批新型储能技术逐渐涌现。储能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22年,期望储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产业界的同仁能够针对储能领域的“痛点”,进一步攻克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通过典型区域示范,进一步明确储能的应用模式等,推动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孙骁强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技术中心主任

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8%。目前西北电网新能源占比及直流外送容量均居全国首位, 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战场”。“十四五”,西北新能源装机增长超1亿千瓦,外送容量增长4800万千瓦。平衡及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储能类电源对电网的可靠支撑,可确保电力供应及系统稳定。伴随着新能源及直流外送的高速发展,储能建设势在必行,应用前景广阔。新能源、直流、储能将成为未来西北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我们将从多层级电网需求出发,引导各类型储能优化组合协调发展,“十四五”末实现储能装机超千万千瓦,有力协助打好西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攻坚战”。

俞振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储能技术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复杂,2021年在双碳目标下产业正在收敛凝聚共识,不同场景下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耦合发展,长时储能逐渐被关注。安全与支撑风光做为主力能源成为两条主线,短期磷酸铁锂与抽水蓄能成为标杆,长期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氢能等各类技术会给现有体系提供补充与更多选择。2022年,储能能够伴随着电力市场的新规则出现更多的商业模式,期待储能能探索一条能够融合电力源网荷的新体系,支撑未来国家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王 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领跑全球,产销量都超过350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3.4%。多家行业机构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延续持续增长势头,销量将超过500万辆。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服务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服务国家能源转型战略”为发展使命,坚持“以桩为基础、平台为导向、车网互动为方向”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充换电响应速度快、调节能力强的“电力海绵”特性,以满足电网运行需求和新能源消纳为目标,建成负荷聚合平台,构建1+M+N车网互动体系,致力于探索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市场运营模式,形成示范引导效应,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能源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王仕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21年是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国家和地方可操作的储能利好政策频出,各方踊跃进入储能市场,很多工程项目规模已达百兆瓦。同时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芯片短缺导致产业降本压力激增,大红门储能安全事故为行业敲响安全警钟,如何应对供应链压力和保障系统安全成为行业热点话题。索英电气受益于行业发展,通过众多规模化储能项目,实现储能业务倍速增长。2022年,希望我们全行业都怀揣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守住安全底限、提升技术经济性,促进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陈胜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中车新能源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2021年疫情仍旧,但是储能产业随着“双碳战略”的部署实施,开始了真正地腾飞。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引擎是光伏、风电发电渗透率的提高,因此与之相关的辅助服务应用将成为高刚性度的需求,储能器件和系统技术都需要跟随这一需求而发展。此外,储能安全的重要性在2021年也被升级到了“严重关注”级别,几个重大火灾事故的影响犹在,在新的一年中储能产业的同仁要格外重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储能系统的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电芯到模组、系统的集成,从结构、电气到控制等,都需要以“高安全”为目标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以促进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黄绵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北京普能世纪有限公司  总裁

双碳目标下储能市场规模在快速发展,同时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长时储能的应用在增加,大型长时储能项目也纷至沓来,长时储能技术也开始得到资本青睐,2021年全球宣布了多笔对包括压缩空气、全钒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领先企业的大额投资。过去短期内不被看好的长时储能市场、各种“小众”长时储能技术以超乎想象的发展逐步走进储能舞台的中央。

过去一年钒电池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技术进步、技术与钒资源的结合、规模效应及产业链逐步完善使成本快速下降。我们坚信一两年内钒电池产业会达到全新高度,未来其可媲美抽水蓄能,长时间、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吴家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2021年中国储能行业无论是宏观政策环境还是市场应用,都获得了加速发展新动能,储能在并网运行和辅助服务中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得以明确,各地储能发展规划空间巨大,新增装机将迈入规模化增长。同时,当前储能行业投资回收机制缺乏、调度运行机制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形成等挑战也亟待破解。

阳光电源2021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实现了数倍增长,未来,将牢牢把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机遇,深度发挥光风储电氢协同创新优势,加速探索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升级,积极参与并推动储能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和健全,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通力合作,为储能行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持续贡献阳光力量。

谭立斌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

过去的2021年, 对全球整个储能行业来讲, 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年份, 国外储能市场呈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澳洲, 在大规模电力储能建设上更是走在前列。在海外市场,从规模上来看, 投建的项目单体达几百兆瓦四小时时长成为主流配置 从应用场景来看,独立的储能电站,光伏配套电站, 都能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中国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 支持储能发展的大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国家、地方出台多项政策,尤其是山东的共享储能项目群,成为非常好的一个试点标杆。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的具体化和试点探索的进展, 国内的储能也会迎来起飞的关键点。在这么大好的形势下, 行业还是要认真关注两件事情,第一,回归本质, 打造性能, 可靠性和安全性过硬的产品,第二, 一波原材料的涨价潮已经铺天盖地来临, 需要整个储能产业链,从业主到设备制造商, 互相支持,共同渡过。

尹雪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单位代表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院长

2021年是全球储能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比亚迪回归国内市场的第2年。比亚迪是行业内唯一从电芯到系统供应的厂家。电芯设计安全和制造安全是系统安全的基础,系统匹配防护,次生灾害防护,全面验证是系统安全的保障。14年来比亚迪坚持使用C15电芯进行系统设计,更好的温场分布带来更长的寿命,10+年电芯和系统循环寿命的实测数据,奠定了比亚迪的产品是可以为客户提供的真正安全的优质化学储能系统资产。
2022年,市场将会反馈回来更多的运行数据,储能厂家梯队也将会拉开。比亚迪将不忘初心,在产品整合创新和安全设计持续发力,为双碳目标打造真正安全的优质化学储能系统资产,为推动中国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添砖加瓦。

杨 锐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2021年,以磷酸铁锂为主导的电化学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大规模储能项目在新型电力系统应用中百花齐放。双登紧握行业前沿,围绕通信储能、IDC储能、电力储能等领域,积极推动行业发展。过去一年锂电原材料暴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但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双登通过与多个领域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健康、安全、互惠、互利的行业友好发展生态。2022年,储能规范趋于清晰、政策力度日渐加强、产业发展愈加规范,储能一定大有可为。双登作为行业积极参与者,为构建高质量新型电力系统砥砺前行!

缪永华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双碳”发展目标下,国家政策适时推出,各省地风光配储政策一一落地,新能源储能在十四五伊始让人充满期待。虽遭遇了市场原材料的通涨、疫情的持续影响,中天科技新能源仍坚定信念,大力推进新能源配储的建设与发展。新的一年,中天科技遵循“绿色驱动,合规稳进”八字经营方针,体外倾力拓展光伏、风电、储能绿色建设,乘势而上;体内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硬性投入,数字化牵引降耗减排,增绿提效,沿着“十四五规划”方向,“双碳”赛道,加速前行。

吴贤章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有限公司  

董事长

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落地,全球储能加速迈入TWh时代,南都电源确立储能“134”战略发展目标:树立“1”大南都能源互联网品牌;打造“3”大核心竞争优势;塑造“4”大核心竞争能力。在2021年全球全新同步发布高压液冷模块化系统、户外模块化系统、智能物联网户用系统等新产品,持续耕耘积极探索、加速拓展全球储能市场,已具备了从研发设计、制造集成、运维服务、循环回收的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应用的解决方案能力,业务已遍及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装机规模接近2.5GWh。
未来,我们将把握“双碳”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聚焦智慧储能及锂电主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张先淼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光伏业务副总裁、商用电站业务总经理

2021年是储能的真正元年,在全球获得爆发式增长,储能的价值获得普遍认可;华为储能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沙特红海1.3GWh全球最大的微网储能项目中成功中标彰显了华为在储能产业的实力和决心。

然而,在韩国多个电站、以及北京大红门储能事故后,让我们重新思考储能系统,储能不等于电芯,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系统,智能化、精细化的电芯管理,系统化的安全设计,才能更好的保障整个储能系统的安全,也唯有这样才能保障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田庆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储能行业正迎来最好的时代。中国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储能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猛,2021年风电和光伏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未来几年增速仍将加快。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广泛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多种场景,市场潜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储能技术、活跃的资本市场和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有效推动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持续向好,储能在电力系统充分发挥价值未来可期。

张剑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副理事长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

2021年,中国的储能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助推新能源+储能应用;火储联合调频开辟江浙新阵地;户用储能呈现聚合应用新模式。海博思创的储能业务也在2021年实现了源网荷多元化发展。

2022年,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将继续在更多的区域推进,除发电集团外,电网企业也将在这一领域发力;火电调频等灵活性改造将成为火电企业拓展新盈利点时的重要考虑;用户侧储能通过聚合提供电网服务将取得突破。作为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与储能系统服务商,海博思创依托核心的电池测评、热管理、能量管理、云端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储能电站开发、设计、集成、运营等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将在上述领域继续深耕,助力中国储能发展。

相关阅读:

年度重磅 | 2020储能产业盘点: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年终盘点】2021储能企业,龙头并进

【年终盘点】2021国际储能市场—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特别策划 | 储能的下一程怎么跑?


《欢迎订购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对2020年中国、美国、英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流市场,以及南非、东欧、西亚等新兴市场的储能规模、政策、项目、厂商、标准的动态进行了梳理与更新,并对国内外储能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摘要版)下载地址:http://www.esresearch.com.cn/#/resReport/Rdetail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英文摘要版)下载地址:

http://en.cnesa.org/our-work

详情请咨询:010-65667066

冯先生:18600530735(同微信)  jinlei.feng@cnesa.org

曹先生:13552712189(同微信) shuo.cao@cnesa.org

扫描二维码添加联盟小秘书微信号

/储能联盟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